首頁 > 新聞動態(tài) > 養(yǎng)護知識

[南京園林綠化] 夏季農藥應該這么打!打一遍頂兩遍,還不產生藥害!

2022-06-08 瀏覽248次

夏季是各種病蟲害的危害高峰期,而溫度升高也給苗木打藥帶來了不便,同時也極易發(fā)生藥害。在夏季,怎樣打藥才能既避免藥害,又能提高藥效,從而達到打一遍頂兩遍的效果呢?


01
根據(jù)溫度確定打藥時間


無論是植物還是昆蟲或病菌,20~30℃,尤其是25℃,是其最合適的活動溫度。此時打藥,對處于活躍期的病蟲草會更有效,對作物更安全。

① 夏天高溫季節(jié),打藥時間應該在上午10點之前和下午4點以后。

② 春秋涼爽季節(jié),應該選擇在上午10點以后下午2點之前。

③ 冬春季的大棚,最好選擇晴暖天氣的上午打藥。


02
根據(jù)濕度確定打藥時間 


從噴頭噴出來的藥液沉積在靶標上之后,需要展開形成均勻的藥膜,才能最大幅度的覆蓋在靶標表面上,進而“掩殺”靶標上的病蟲害。藥液從沉積到展開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,其中空氣濕度的影響較大。

空氣濕度小,藥滴里的水分會快速蒸發(fā)到空氣中,甚至等不到藥液鋪展在空氣濕度過大,沉積在植株表面上的藥液,尤其是大霧滴就很容易凝聚成更大的液滴,并二次受重力影響植株下部沉積,也會產生藥害。

因此,一天中的打藥時間需要遵循兩個原則:

■ 一是空氣濕度略顯干燥;

■ 二是打藥后藥液在日落前能夠在靶標表面形成干涸的藥膜。


03
打藥常見的三大錯覺 

錯覺1 :僅僅按稀釋倍數(shù),確定每桶水中的藥劑數(shù)量。

大多數(shù)人習慣于按稀釋倍數(shù)計算每桶水中兌多少藥劑,其實這并不太靠譜。之所以要控制和計算藥箱中添加多少藥劑,是因為要計算好單位面積中的植株,需要多大劑量的藥劑,以保證良好的藥效,以及對植物對環(huán)境的安全。

特別提醒:按稀釋倍數(shù)在每桶水中添加多少藥劑以后,還要計算每畝地需要幾桶水、噴灑行進速度等細節(jié)。

目前,受勞動力的制約,很多人往往是往藥液箱中加量兌藥,快步噴灑,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顯然是錯誤的。最合理的舉措是選擇噴霧性能更好的器械,或者按產品說明書兌藥,仔細噴灑。


錯覺2 :噴頭距離靶標越近,藥效會越好。

藥液從噴頭噴出以后,一邊和空氣對撞而破裂成更小的液滴,一邊前沖,一路跌跌撞撞的結果是霧滴越來越小。也就是說,在一定距離范圍內,離噴頭越遠,霧滴越小,而小霧滴更容易沉積和鋪展在靶標上。所以,并不是說噴頭緊貼著植株藥效就會更好。

一般來說,背負式電動噴霧器的噴頭要和靶標保持在30~50公分的距離,機動噴霧機則要保持在1米左右的距離,根據(jù)噴霧器及其噴頭的性能,擺動噴頭讓藥霧飄落在靶標上,藥效會更好。


錯覺3 :霧滴越細小,就一定會有更好的藥效。

霧滴并非越小越好,霧滴大小和其能否更好的分布、沉積和鋪展在靶標上有關。如果霧滴過于細小,就會漂浮在空氣中,而難以沉積在靶標上,這肯定會造成浪費;如果霧滴太大,滾落在地面上的藥液也會增加,一樣是浪費。

因此,要根據(jù)防治對象及其所處的空間環(huán)境,選擇合適的噴霧器械和噴頭:在相對密閉的棚室中防治病害和白粉虱、蚜蟲等微小的害蟲時可以選擇煙霧機;在露地防治這些病蟲害的時候就得選擇霧滴大一些的器械和噴頭。


來源:園林頭條。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,如原版權所有者不同意轉載的,請及時聯(lián)系南京松綠園林工程有限公司,以便于小編立即刪除該作品。

友情鏈接:江蘇省住房和城鄉(xiāng)建設廳 | 南京市園林局 | 南京市園林工程管理處

版權所有:南京微綠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蘇ICP備15053692號 | 咨詢熱線:13382038796 | 技術支持:南京新易維軟件有限公司